back_img

山东大学校长潘承洞先生的时间表是怎样的?中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

2020-06-27 山东大学校长 山东大学

潘承洞(1934·5·26-1997·12·27),江苏省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 姑父王元,著名数学家,师从华罗庚先生;弟弟潘承彪也是著名数学家,师从闵嗣鹤先生。

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8年5月晋升为教授,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潘承洞在解析数论研究中成绩卓著,尤以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成果为中外数学家所赞誉。他还倾注大量心血著书立说和培养青年人才。他和潘承彪合著的《哥德巴赫猜想》一书,是“猜想”研究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学术专著,被国内外数学家评价为“成功的再创造”、“解析数论研究宝库中的又一新作”。

1934年(中华民国二十三年)5月26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个旧式大家庭中,他父亲名子起、号艮斋,母亲高嘉懿江苏省常州市人。

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8月,考入苏州振声中学初中。

1949年,毕业后考入苏州桃坞中学高中,读高中时,他发现《范氏大代数》一书中一道有关循环排列题的解答是错的。

1952年,潘承洞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1956年10月,潘承洞以优异成绩毕业,留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工作。

1957年,潘承洞考取闵嗣鹤教授的研究生,闵嗣鹤教授极有远见地为潘承洞确定了研究方向:L函数的零点分布及其在著名数论问题中的应用。在学习期间,他还参加了华罗庚教授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主持的哥德巴赫猜想讨论班,与陈景润、王元等一起讨论,互相学习与启发。

1961年3月,研究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山东大学数学系任助教。

1962年,潘承洞通过对大筛法与L函数零点分布结论的改进,证明了命题成立,这是一个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领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进展,在这之前,尚未有任何人对r给出具体数值。

1963年,又证明了(1十4),发表论文《表大偶数为素数与一个不超过4个素数乘积之和》。这些成果使中国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被国际数学界公认为实现了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关键性突破。

1973年,潘承洞提出并证明了一类新的素数分布均值定理。

1979年,发表论文《一个新的均值定理及其应用》 。

1979年至1986年,先后 任山东大学数学系主任、数学研究所所长、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1979年7月,在英国达勒姆举行的国际解析数论会议上,潘承洞应邀以此作了一小时的报告,受到华罗庚和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1981年,出版了潘承洞与潘承彪合著的《哥德巴赫猜想》,对猜想的研究历史,主要研 究方法及研究成果作了系统的介绍与有价值的总结,得到了国内外数学界的一致好评。

1982年,又发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一个新尝试》一文,提出了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不同于经典“圆法”的新途径,其误差项既简单又明确,受到国际数学界的极大关注,认为是一个极有价值的探讨。

1986年,举办的山东大学教工桥牌赛上,他不但登场献技,赛后还亲自为获奖选手书写并颁发了获奖证书。 同年底, 被任命为山东大学校长。

1997年12月27日,在济南病逝。


上一篇 : 2000年山东大学校长年少成名,是中国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
下一篇 : 山东大学校长中的第一位女校长,从下乡知青到闯荡上海滩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热门搜索
back_img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