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1922年10月23日成立的上海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正规大学。学校克服种种困难,艰难办学,吸引四方热血青年影从云集,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汇聚、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赢得了“文有上大,武有黄埔”“北有五四时期的北大,南有五卅时期的上大”的美誉。
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关心学校建设,或担任校董,或举贤任能,或指导工作。于右任、瞿秋白、邓中夏、邵力子、陈望道等领导学校发展,或延揽人才,或规划学科,或执掌教务。以瞿秋白、邓中夏、蔡和森、张太雷、恽代英、任弼时、施存统、萧楚女、沈雁冰、田汉、蒋光慈等为代表的“红色教授”则积极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上海大学成为革命青年向往的“东南革命最高学府”。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践行“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的办学宗旨,成就瞩目,英才济济。杨尚昆、王稼祥、秦邦宪、关向应、李硕勋、王步文、刘华、何秉彝、阳翰笙、丁玲、戴望舒、匡亚明、杨之华、张琴秋、钟复光、施蛰存、王一知等都从这里走出,他们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为国捐躯的烈士,有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有一流的学者、作家、剧作家、诗人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社会科学研究、自然科学普及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83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复旦大学分校、上海外国语学院分校、华东师范大学仪表电子分校、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分校、上海机械学院轻工分校、上海市美术学校等六所学校合并,复办上海大学(简称原上海大学)。
1994年5月,新的上海大学由上海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于1958年)、原上海大学(成立于1983年)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9年)合并组建。上海大学的广大师生立志继承与发扬20世纪20年代上海大学的光荣传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更大的贡献。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钱伟长教授于1983年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1994年至2010年担任上海大学校长,他独树一帜的教育思想和治校方略开创了学校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的新局面,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新发展。
1922-1924年上海大学青云路校舍
1924-1925年上海大学西摩路校舍
1994年5月27日校长钱伟长与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黄菊为新上海大学揭牌
上海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学科门类。现设有30个学院和1个校管系。设有94个本科专业,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交叉学科博士点,4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未覆盖)、2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科技部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发改委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方实验基地(共建);国家教育部3个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及1个批准备案建设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国家文物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1个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国家文物局文物研究中心以及1个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国际禁毒政策中心等67个省部级及以上基地平台。
学校现有研究生18021人,全日制本科生19921人(含预科生63人),成人教育学生19912人。上海大学是上海市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是拥有国家试点学院的17所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首批高校之一,是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高校之一。钱伟长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单位。学校建立了以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为核心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上海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基础扎实,毕业生素以“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而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2009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首批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2016年被教育部评为首批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2018-2019年、2020-2021年分别获批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孵化基地。近年来,本科生平均境内外深造比例超过四成,毕业生主动服务国家重点行业领域、西部、基层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截至2021年8月31日,我校2021届毕业生总计9322人(其中含608名定向就业研究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94.05%。
上海大学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初步形成了层次更为清晰、结构更趋合理、具有国际化程度、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并已在多数学科领域中形成了若干有特色、有影响、有潜力的学科团队。现有专任教师3419人,其中教授774人、副教授106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62人。现有全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双聘院士13人,中科院外籍院士1人,海外院士19人;国家级中青年领军人才89人,国家级青年人才42人,艺术类人才10人,省部级中青年领军人才221人,省部级青年人才120人。
上海大学科研能力和水平处于全国高校先进行列。国际三大检索(SCI、EI、CPCI-S)收录的学术论文数分别位于全国高校46、43、31位。2021年,7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学校新组建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54项(其中一等奖3项),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1项,获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共计178项(其中一等奖共计38项),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共计16项(其中一等奖1项),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共计41项。2020年,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67项;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1项(其中重大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2项。
上海大学积极推进开放合作,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外合作办学稳步发展。目前,学校已与53个国家和地区的242所大学或机构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在校就读的外国留学生2603人,来自于全球14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学历生2268人;港澳台学历生64名,交换生8名。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单位、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拥有4个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学校建有4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并已与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5所孔子学院。
学校与中国科学院长三角地区研究院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宝山区人民政府、嘉定区人民政府、静安区人民政府、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政府、嘉善县人民政府、河南省文物局、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了包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在内的全面合作。
1999年9月12日举行新校区启用暨开学典礼
上海大学校园占地面积近20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形成了以校本部为“一体”、延长校区和嘉定校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校园格局。
上海大学图书馆建筑面积7.91万平方米,馆藏图书410.6万余册;订购纸质报刊1431种;订购电子文献数据库81种,含电子刊5.1万余种,电子书749.1万余种。学校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基础,完成四校区环状光缆互联,推进基于校园物联网、四中心融合和5G校园建设,打造一站式服务中心,实现了一批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学校正在进行数据治理、数据共享、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实施工作,逐步推进AI+教育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分步实施学科智能计算服务共享平台,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高效管理、师生服务提供了较完善的一流信息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上海大学一贯重视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1994年以来,上海大学已11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2009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2015年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7年11月,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2019年4月,荣获首届“上海市文明校园”称号;2020年11月,经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批准,上海大学全国文明校园复查合格,继续保留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2021年4月,荣获第二届“上海市文明校园”称号;2018年11月,上海大学“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入选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019年10月,溯园(上海大学博物馆)获批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外,学校于2007年荣获“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2011年,被命名为“上海市廉政文化示范点”。
如今的上海大学,无论是办学水平,还是整体办学条件,在全国高校中都已位于前列。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海大学将继续秉承“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校训和“求实创新”的校风,深入学习和实践钱伟长教育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牢记伟大梦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践行“九个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事业的全面领导,胸怀“国之大者”,永葆初心、主动作为、比学赶超、善作善成,发扬主人翁精神,努力在集聚培养人才、助力科技创新、完善大学治理体系上走在前列,为建成与上海城市地位相匹配、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而共同奋斗!
43
软科60
校友会41
武书连436
QS51
US51
泰晤士专业 | 学制 | 层次 |
---|---|---|
社会学 |
四年 | 本科 |
法学 |
四年 | 本科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四年 | 本科 |
经济学 |
四年 | 本科 |
新闻学 |
四年 | 本科 |
广告学 |
四年 | 本科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四年 | 本科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四年 | 本科 |
汉语国际教育 |
四年 | 本科 |
历史学 |
四年 | 本科 |
工程管理 |
四年 | 本科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四年 | 本科 |
材料物理 |
四年 | 本科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金属材料工程 国家特色 |
四年 | 本科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国家特色 |
四年 | 本科 |
档案学 |
四年 | 本科 |
金融学 |
四年 | 本科 |
广播电视学 |
四年 | 本科 |
社会工作 |
四年 | 本科 |
英语 |
四年 | 本科 |
日语 |
四年 | 本科 |
会计学 |
四年 | 本科 |
工商管理 |
四年 | 本科 |
汉语言文学 |
四年 | 本科 |
应用化学 |
四年 | 本科 |
物流管理 |
四年 | 本科 |
财务管理 |
四年 | 本科 |
冶金工程 |
四年 | 本科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本科 |
应用物理学 |
四年 | 本科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四年 | 本科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四年 | 本科 |
机械工程 |
四年 | 本科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四年 | 本科 |
工业工程 |
四年 | 本科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本科 |
自动化 |
四年 | 本科 |
通信工程 |
四年 | 本科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本科 |
生物医学工程 |
四年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本科 |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国家特色 |
四年 | 本科 |
生物工程 |
四年 | 本科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土木工程 |
四年 | 本科 |
数字媒体技术 |
四年 | 本科 |
建筑学 |
五年 | 本科 |
城乡规划 |
四年 | 本科 |
哲学 |
四年 | 本科 |
信息工程 |
四年 | 本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广播电视编导 |
四年 | 本科 |
雕塑 |
四年 | 本科 |
美术学 国家特色 |
四年 | 本科 |
数字媒体艺术 |
四年 | 本科 |
音乐学 |
五年 | 本科 |
电影制作 |
四年 | 本科 |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
四年 | 本科 |
中国画 |
四年 | 本科 |
网络与新媒体 |
四年 | 本科 |
网络空间安全 |
四年 | 本科 |
智能制造工程 |
四年 | 本科 |
人力资源管理 |
四年 | 本科 |
绘画 |
四年 | 本科 |
视觉传达设计 |
四年 | 本科 |
环境设计 |
四年 | 本科 |
表演 |
四年 | 本科 |
影视摄影与制作 |
四年 | 本科 |
艺术与科技 |
四年 | 本科 |
音乐表演 |
四年 | 本科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本科 |
知识产权 |
四年 | 本科 |
思想政治教育 |
四年 | 本科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本科 |
机械电子工程 |
四年 | 本科 |
材料设计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环境工程 |
四年 | 本科 |
管理科学 |
四年 | 本科 |
信息资源管理 |
四年 | 本科 |
戏剧影视文学 |
四年 | 本科 |
戏剧影视导演 |
四年 | 本科 |
动画 |
四年 | 本科 |
会展 |
-- | 本科 |
法语 |
四年 | 本科 |
人工智能 |
-- | 本科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四年 | 本科 |
生物制药 |
四年 | 本科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四年 | 本科 |
机器人工程 |
四年 | 本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