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办学历史可溯源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2001年由原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落实“科技创新改革30条”试点高校。学校秉承“明德、厚学、沉毅、笃行”的校训,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为发展目标,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鲜明特色。
学校设有11个学部,28个学院,各类学生3.8万余人。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一期项目4项、二期项目6项、三期项目6项,“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9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9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18个,本科专业101个,跨工、理、管、经、文、法、医、艺、教9个学科门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得A等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B+等级,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位列全省第一。学校在2021年9月ESI综合排名进入全球前1‰,2022年3月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5位,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泰晤士高等教育2022年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7位;2022年3月,自然指数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38位;上海软科2021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4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5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第八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人才163人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团队15个,省部级重点高层次人才276人次,省部级重点高层次团队36个。
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获中共中央表彰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数与培育创建数位居省属高校第一,涌现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先进典型。学校加强“新工科”建设,23个工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学校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书院制“2011学院”,与中科院相关院所共建“英才班”。“十一五”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4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17项。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1项、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首批江苏省研究生优秀教材2部、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个、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5个、江苏省品牌专业8个、江苏省特色专业10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12个(涵盖30个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2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江苏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江苏省本科优秀培育教材7部、省级重点立项建设教材68部。2006年学校获得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获批教育部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多年来学校已经培养出2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30多位两院院士、100多位央企和上市公司领导,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质量人才。
学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设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7个,省部级研究中心2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9个。“十二五”以来,学校科研项目及成果获各级各类奖励5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获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现有7人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现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1个。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主动将创新链对接产业链,推动产学研深入合作。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学校推进校地融合、产教融合,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数十家新型研发机构、产业研究院和产业学院。现有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2个。学校加强校企合作,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润有限公司等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十二五”以来,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万余项,科技经费近70亿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相关行业、江苏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实施全球拓展战略,成为首批通过来华留学认证的22所高校之一;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海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成立了“国家级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柔性电子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柔性电子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与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是“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与法国勃艮第大学合作举办控制科学与工程(机器视觉)硕士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大学合作举办机械工程、制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以及土木工程等4个“3+1”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机械工程、制药工程项目入选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2”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合作举办会计学“2+2”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剑桥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英国卡迪夫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学生交流项目;推进国际产学研合作。现有包括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在内的、来自10多个国家的近50名外籍专家和世界各国的学历海外留学生700余人。
展望未来,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永恒主题,聚焦高水平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创建,固本强源,协同创新,奋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
87
软科77
校友会67
武书连0
QS34
US34
泰晤士专业 | 学制 | 层次 |
---|---|---|
法学 |
-- | 本科 |
社会工作 |
-- | 本科 |
英语 |
-- | 本科 |
日语 |
-- | 本科 |
工业工程 |
-- | 本科 |
金融学 |
-- | 本科 |
德语 |
-- | 本科 |
知识产权 |
-- | 本科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 本科 |
汉语国际教育 |
-- | 本科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 | 本科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 | 本科 |
城乡规划 |
-- | 本科 |
风景园林 |
-- | 本科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 | 本科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 | 本科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 本科 |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国家特色 |
-- | 本科 |
建筑学 重点专业 |
-- | 本科 |
安全工程 国家特色 |
-- | 本科 |
消防工程 |
-- | 本科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 | 本科 |
制药工程 |
-- | 本科 |
地质工程 |
-- | 本科 |
交通工程 |
-- | 本科 |
工程力学 |
-- | 本科 |
应用物理学 |
-- | 本科 |
工业设计 |
-- | 本科 |
焊接技术与工程 |
-- | 本科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 | 本科 |
自动化 重点专业 |
-- | 本科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重点专业 |
-- | 本科 |
测绘工程 |
-- | 本科 |
轻化工程 |
-- | 本科 |
会计学 |
-- | 本科 |
冶金工程 |
-- | 本科 |
应用化学 重点专业 |
-- | 本科 |
工程管理 重点专业 |
-- | 本科 |
环境科学 |
-- | 本科 |
药物制剂 |
-- | 本科 |
土木工程 国家特色重点专业 |
-- | 本科 |
环境工程 重点专业 |
-- | 本科 |
车辆工程 |
-- | 本科 |
机械工程 |
-- | 本科 |
通信工程 |
-- | 本科 |
水质科学与技术 |
-- | 本科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 | 本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家特色 |
-- | 本科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 | 本科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 | 本科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 | 本科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 | 本科 |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
-- | 本科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 | 本科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 本科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特色重点专业 |
-- | 本科 |
人力资源管理 |
-- | 本科 |
行政管理 |
-- | 本科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国家特色 |
-- | 本科 |
电子信息工程 |
-- | 本科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 | 本科 |
生物工程 国家特色 |
-- | 本科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 本科 |
工商管理 |
-- | 本科 |
资源环境科学 |
-- | 本科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 | 本科 |
金属材料工程 |
-- | 本科 |
公共事业管理 |
-- | 本科 |
化学 |
-- | 本科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 | 本科 |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
-- | 本科 |
环境设计 |
-- | 本科 |
视觉传达设计 |
-- | 本科 |
产品设计 |
-- | 本科 |
市场营销 |
-- | 本科 |
艺术与科技 |
-- | 本科 |
药学 |
-- | 本科 |
机械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 | 本科 |
数字媒体艺术 |
-- | 本科 |
铁道工程 |
-- | 本科 |
智能制造工程 |
-- | 本科 |
人工智能 |
-- | 本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联合培养英才班) |
-- | 本科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联合培养英才班) |
-- | 本科 |
化学工程与工艺(2011学院拔尖创新人才班) |
-- | 本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学院拔尖创新人才班) |
-- | 本科 |
生物工程(2011学院拔尖创新人才班) |
-- | 本科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2011学院拔尖创新人才班) |
-- | 本科 |
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 | 本科 |
制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 | 本科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与澳大利亚xx大学联合培养专业) |
-- | 本科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与澳大利亚xx大学联合培养专业) |
-- | 本科 |
会计学(与澳大利亚xx大学联合培养专业) |
-- | 本科 |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
四年 | 本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