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是安徽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的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次。学校占地约3200亩。
学校创建于1945年,是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是全国最早开展煤矿人才培养的两所高校之一。1955年学校由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合肥矿业学院,1958年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1971年与煤矿有关的学科专业等整建制迁至淮南,与淮南煤矿学校合并组建淮南煤炭学院。之后,经历了淮南矿业学院、淮南工业学院等办学时期,期间,原华东煤炭医学专科学校和淮南化学工程学校相继并入。1998年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学校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
学校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全校教职工430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具有高级职称人员97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4人,省部级人才80余人,400余名高水平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兼职教授,其中双聘院士28名。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115”产业创新团队4个、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8个。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19个学院(部)和一个直属附属医院。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7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安徽省I类高峰学科(唯一特别支持),5个III类高峰学科,1个安徽省重中之重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7个学科榜上有名。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以安全、地矿、爆破等学科为特色,工、理、医、管、文、经、法、艺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9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余人。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国家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等课程4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2016年获批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
学校围绕人才培养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色。建校以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30余万名,陈鲸、卢秉恒、彭苏萍、袁亮、陈湘生五位校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50所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99所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两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两次被评为“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七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学校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发起高校。大学生机器人协会、大学生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入选“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多名学生获评“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
学校紧紧围绕经济社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发起成立“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十三五”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30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基地与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30余项,科研经费年均2.2亿元;获省部一等奖3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状1项,中国专利奖1项,安徽省专利金奖1项,教育部、安徽省及国家行业协会等科技成果奖励150项,授权国内发明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1400余件。获评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近三年来学校获批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矿山智能技术与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工业粉尘防控与职业安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拥有省部级研究创新平台40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已与地方政府、国有大企、知名高校等150余个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先后成立了环境友好材料与职业健康研究院(芜湖)、能源革命工程技术研究院(晋城)、中哲上海健康研究院、高等研究院(合肥)、南京智慧物联研究院。积极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安徽省能源研究院承建单位之一,负责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方向研究工作;参与大健康研究院建设,负责职业医学与健康联合研究中心筹建;参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环境研究院建设。
学校持续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波兰、日本、俄罗斯、乌克兰、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地区)的6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国际合作关系,有来自28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
展望未来,安徽理工大学继续秉承“团结、奋进、博学、奉献”的校训,弘扬“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校园精神,保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奋力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193
软科177
校友会258
武书连0
QS0
US0
泰晤士专业 | 学制 | 层次 |
---|---|---|
车辆工程 |
四年 | 本科 |
市场营销 |
四年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本科 |
能源化学工程 |
四年 | 本科 |
日语 |
四年 | 本科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应用物理学 |
四年 | 本科 |
工程力学 重点专业 |
四年 | 本科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四年 | 本科 |
数字媒体技术 |
四年 | 本科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四年 | 本科 |
电子商务 |
四年 | 本科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四年 | 本科 |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国家特色 |
四年 | 本科 |
制药工程 |
四年 | 本科 |
化学工程与工艺 重点专业 |
四年 | 本科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四年 | 本科 |
风景园林 |
四年 | 本科 |
医学检验技术 |
四年 | 本科 |
建筑学 |
五年 | 本科 |
英语 |
四年 | 本科 |
矿物加工工程 |
四年 | 本科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安全工程 国家特色 |
四年 | 本科 |
自动化 |
四年 | 本科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重点专业 |
四年 | 本科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本科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四年 | 本科 |
应用统计学 |
四年 | 本科 |
物联网工程 重点专业 |
四年 | 本科 |
人力资源管理 |
四年 | 本科 |
环境工程 |
四年 | 本科 |
金融学 |
四年 | 本科 |
工程管理 |
四年 | 本科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本科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四年 | 本科 |
测绘工程 |
四年 | 本科 |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临床医学 |
五年 | 本科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四年 | 本科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国家特色 |
四年 | 本科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本科 |
采矿工程 国家特色 |
四年 | 本科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本科 |
应用化学 |
四年 | 本科 |
工程造价 |
四年 | 本科 |
土木工程 国家特色 |
四年 | 本科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四年 | 本科 |
地理信息科学 |
四年 | 本科 |
网络与新媒体 |
四年 | 本科 |
复合材料与工程 重点专业 |
四年 | 本科 |
地质工程 国家特色 |
四年 | 本科 |
通信工程 |
四年 | 本科 |
工业设计 |
四年 | 本科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四年 | 本科 |
预防医学 重点专业 |
五年 | 本科 |
社会工作 |
四年 | 本科 |
动画 |
四年 | 本科 |
药学 |
四年 | 本科 |
机械电子工程 |
四年 | 本科 |
软件工程 |
四年 | 本科 |
信息安全 |
四年 | 本科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四年 | 本科 |
导航工程 |
四年 | 本科 |
交通工程 |
四年 | 本科 |
消防工程 |
四年 | 本科 |
会计学 |
四年 | 本科 |
财务管理 |
四年 | 本科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四年 | 本科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本科 |
机器人工程 |
四年 | 本科 |
机械电子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本科 |
人工智能 |
-- | 本科 |
智能建造 |
四年 | 本科 |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
四年 | 本科 |
应急技术与管理 |
四年 | 本科 |
智能制造工程 |
四年 | 本科 |
区块链工程 |
四年 | 本科 |
智能采矿工程 |
四年 | 本科 |
职业卫生工程 |
四年 | 本科 |
资源勘查工程 |
四年 | 本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