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消防消息,2018年12月26日上午9时34分,海淀区北京交通大学东校区2号楼发生火灾。据核实,事故为环境工程实验室内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试验时发生爆炸引发火灾,3名参与实验的学生在事故中不幸遇难,没有其他人员受伤。
在北京消防和北京交通大学的官方微博下,大量网友前来留言悼念。有网友感慨:“也许三个人回家的火车票都买好了,却再也回不去了……”有网友评价:“几十年寒窗苦读,又是这种没有‘钱景’的专业,科研全凭一腔热血硬撑。”也有网友呼吁,工科试验危险性不小,一定要加强安全规范的培训和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故中涉及的“垃圾渗滤液”,并非首次引发爆炸事故。据了解,垃圾渗滤液是来源于垃圾堆积、填埋受到液体冲刷和浸泡而产生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要求高,工艺体系尚不成熟。尤其是含水量大的垃圾,更容易出现一些物理和化学反应。在高校之外,垃圾处理行业的相关企业也曾多次发生安全事故。2013年7月7日下午5时许,福建省安溪县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机房发生爆炸,造成3名员工死亡,另有2名员工受伤。据现场工作人员分析,爆炸可能是由于甲烷超标引起。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爆炸事故频发。2015年12月18日上午10时10分,清华大学化学系何添楼二层的一间实验室发生爆炸火灾事故,一名正在做实验的孟姓博士后当场死亡。2016年1月10日上午,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大厦一实验室冰箱起火,现场有明火,并伴随黑烟,所幸没有人员伤亡。2016年9月21日上午10点30分,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一实验室发生爆炸,两名学生受重伤。2017年3月27日,复旦大学化学西楼一实验室发生爆炸,造成一名学生受伤。2018年11月11日上午10时左右,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一实验室在试验过程中发生爆燃,造成多名师生受伤。
校园安全直接关系到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据中国消防官方微博介绍,中国校园每年发生火灾达500多起。在教室、实验室等严禁吸烟的场所,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操作规程和有关制度。涉及易燃易爆物品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防火规定进行操作。此外,学生宿舍也是校园火灾的高发地点,一些生活中的小举动,也可能引发大事故。例如在宿舍里使用蜡烛,或是在宿舍内“开小灶”使用电暖炉、“热得快”等大功率电器,电线超负荷运行就容易引发火灾。
爆炸事故频频发生,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都应不断加强安全训练并严格执行规范操作。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科学研究本身就具有危险性,在追求科研突破的道路上,如何提高安全保障,依然任重道远。在北京消防的官方微博下,一名北京交通大学电信专业的学生留下评论:“科研的路本身就充满着孤独与危险……也要进其他实验室的我们也会汲取教训的,逝者安息。”